一位新时代老党员匠心的风采 ——记“韶关工匠”李玉明

2024-10-30 来源:华浙教育科技研究院(杭州)有限公司

在广东韶关粤北山区曲江区人民传颂着一位扎根老区,勇于开拓创新拼搏、助力茶乡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确保农民增收增效的新时代农民杰出代表,他,就是荣获“韶关工匠”光荣称号的广东省雪花岩茶叶有限公司茶厂厂长、制茶师、共产党员李玉明。

1730265841402995.jpg扎根山区  爱岗敬业

李玉明原在外地茶厂工作,专门研究红绿茶叶加工、制作,有丰富的种、制茶经验,是茶行业一位难得的精英工匠。2011年11月,他返乡创业,在家乡曲江区罗坑镇广东省雪花岩茶叶有限公司担任茶厂厂长、制茶师职务。成了公司的“顶梁柱”。

李玉明进入雪花岩正值茶厂筹建之时,上任之初就肩负着茶厂建设和次年春茶生产的重任。他知道茶叶加工季节性很强,罗坑的春茶采摘在每年3月中旬左右,春茶又是一年中茶叶数量最多,品质最好的,错过了春茶的生产意味着什么,他深感肩上的责任。时间紧任务重,4个月的时间,要完成厂房的建设、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茶厂员工的招聘、培训上岗、茶厂物料用具的配置等,没三头六臂恐怕还真不行,就在大家担心茶厂能否如期完工投入春茶生产的时候,他蹲工地,跟进度,吃住在厂,以厂为家,用实际行动让公司员工见证了从一个荒草地耸立起一座标准化茶厂的奇迹。

2012年3月,罗坑春茶的采摘如火如荼进行,怎么做好罗坑茶又是摆在眼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罗坑茶一直以传统手工做茶为主,茶农采茶不按等级采摘,长短不均,如何才能做出名优茶,做出罗坑茶独特的地域风格?他考虑到非得从原材料抓起,从茶鲜叶如何定级,如何让茶农按等级采摘,茶鲜叶的定价几方面着手。他采用对嫩度好、品质优,等级高的茶鲜叶给予重点倾斜定价较高,对采摘不均,茶鲜叶老嫩等级不明,品级较差的给予低价,实行优质优价,拉大茶鲜叶级间价格差距的策略,走进田间地头和茶农沟通,解释等级采摘的重要性和增加茶农收益的办法,促使茶农采摘茶鲜叶按等级采摘、按等级高的采摘,用价格扛杆转变茶农的采摘方式和观念,从而解决了茶叶加工原材料的品质问题,为生产优质罗坑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面对摆在生产车间等级不同、品种不同、地域不同的茶鲜叶,员工又均是刚培训上岗的新手,要做好茶确实不易,要从传统手工做茶转变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更加不容易,制定作业指导书、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质量管理制度等等,他认真加强员工培训和实操训练,通过传帮带,跟踪每一个工序,每一个批次,及时组织班组长对毛茶品质进行审评,针对薄弱环节及时予以改进,调整加工工艺参数,终于在短时间内总结出一套生产罗坑茶的工艺标准,使加工出的茶叶色香味俱佳 ,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和青睐。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是他爱岗敬业的写照。

1730265864181559.jpg

精益求精  追求极致

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太多,几乎贯穿茶叶生产的整个产业链,茶园的产地环境、茶叶品种、茶园的水肥管理、病虫害的防治、茶鲜叶的采收、茶叶加工、茶叶包装和运输等环节,那个环节失控都会对茶叶的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他深知对品质的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摸清罗坑茶的特性,从2012年开始生产加工茶叶以来,他牵头组织研发团队,对罗坑茶进行全面试制,来一个摸底调查,这在罗坑茶叶加工史上尚属先例。先后对罗坑全域不同的野生古茶群落、不同的茶树品种、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茶鲜叶进行小批量试制,至2013年7月,试制茶叶近300批次,从30多个茶树品种中筛选适制红绿茶品种20多个,优质品种12个,开发优质红茶产品12个,不同香型红茶产品6个,绿茶产品3个,初步完善了雪花岩茶叶的产品系列和产品线。在这一年多的试制中,研发出“木甜杏韵”的杏仁香红茶,具有明显的独特地域风格特征,风靡中国茶界,这款茶分别荣获2013年广东省名优茶质量竞赛特等金奖、2015年“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和2017年“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金奖。同期研发的“鲜醇回甘”的奖公红茶是罗坑茶的代表作,2013年荣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在他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作实践中,他带领的制茶团队和研发队伍一起,不断攻坚克难,取得累累硕果。2014年研发出禅茶系列行茶、坐茶、悟茶三款不同香型的产品;2015年具有“甜香圆润”的高山红茶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十大名茶”,至今荣登“广东名茶“宝座。迄今为止,他在雪花岩制茶生涯中不断研发推出的24款优质茶叶产品,已有4个成为“广东省名牌产品”,为韶关茶的发展和推动作出了一个制茶师应有的奉献。

1730265907394603.jpg

团结协作 创新产品

罗坑茶在短短的八年间取得长足的发展,离不开制茶团队、研发团队和茶农所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李玉明考虑的是如何使罗坑茶走得更远。为了让罗坑茶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茶农受益,增加收入,对外他与茶农紧密协作,大力推动原生态、无公害、有机茶园的管理模式,并指导茶农繁育古树扦插茶苗进行扩种,不断提升茶园规模和茶鲜叶的品质,对内他与制茶团队、研发团队分工协作,层层落实生产任务和研发试制工作,组织技能竞赛,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员工队伍的专业操作技能,带动制茶团队突破加工环节中一个个瓶颈。

为了让自己的视野更宽阔,每年他都会抽出时间去国内主要的茶叶产区参观考察,参观大型茶叶展销会,了解国内的茶叶行业趋势。向广东省农科院茶研所的专家和教授请教和探讨专业上的问题,参加广东省农业厅和相关部门组织的制茶师、评茶师、茶叶加工能手等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每一次的质量和创新攻关中,充分发挥他个人的魅力和才能,协同生产团队共同完成,使整个团队更具凝集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罗坑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独树一帜 。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坎。他认为,罗坑传统手工茶品质好,是基于罗坑优越的产地坏境、本土优质的茶树品种和丰富的古茶树群落,当地村民采摘野生的古茶树鲜叶做茶,有资源优势,也有周边人群习惯和适应这种口感使然。但作为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工茶叶,销售区域所覆盖的地域和人群范围广,喜欢的口感不一,必须不断创新,以期满足大众的需求。十年磨一剑,只为专注做好茶,创新思维、创新产品,推陈出新。他通过分析前期试制的摸底调查结果,对筛选出的12个本土古茶树优质品种进行扦插繁育,建立公司的茶叶基地和种质资源圃,大规模种植无性繁育的茶苗,俗称“古二代”。到目前为止,已驯化培育出“杏仁香”型、“苦后回甘”型、“木甜圆润”型、“玉兰花香”型四个独特的香型品种,并批量投产上市销售,满足大众的需要。还有一批特异品种正在品试阶段,未来几年将有一批定型产品陆续量产面市。在罗坑镇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玉明等一批能人,工匠的指导,帮扶下,罗坑镇茶叶生产蒸蒸日上,2022年全镇1.2万亩茶园,产干茶260吨,产值达9600万元,96%的茶农走上了致富路,老区的人民生活越过越好。

一个平凡的制茶师,他以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注入了鲜活和丰富的内涵,为助力特色产业罗坑茶的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就是一个“韶关工匠”的时代风采!

法治在线网特约记者钟皓报道

撰稿 曾思明


中企 中国经济网 中国青年网 国际在线 央视网 中国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国台办 国侨办 中企 浙江在线 浙ICP备2021010138号-1
头条 国内 国际 财经 产经 金融 丝路 社会 汽车 科技 教育 军事 文化 专题

一位新时代老党员匠心的风采 ——记“韶关工匠”李玉明

2024-10-30 来源:华浙教育科技研究院(杭州)有限公司

在广东韶关粤北山区曲江区人民传颂着一位扎根老区,勇于开拓创新拼搏、助力茶乡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确保农民增收增效的新时代农民杰出代表,他,就是荣获“韶关工匠”光荣称号的广东省雪花岩茶叶有限公司茶厂厂长、制茶师、共产党员李玉明。

1730265841402995.jpg扎根山区  爱岗敬业

李玉明原在外地茶厂工作,专门研究红绿茶叶加工、制作,有丰富的种、制茶经验,是茶行业一位难得的精英工匠。2011年11月,他返乡创业,在家乡曲江区罗坑镇广东省雪花岩茶叶有限公司担任茶厂厂长、制茶师职务。成了公司的“顶梁柱”。

李玉明进入雪花岩正值茶厂筹建之时,上任之初就肩负着茶厂建设和次年春茶生产的重任。他知道茶叶加工季节性很强,罗坑的春茶采摘在每年3月中旬左右,春茶又是一年中茶叶数量最多,品质最好的,错过了春茶的生产意味着什么,他深感肩上的责任。时间紧任务重,4个月的时间,要完成厂房的建设、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茶厂员工的招聘、培训上岗、茶厂物料用具的配置等,没三头六臂恐怕还真不行,就在大家担心茶厂能否如期完工投入春茶生产的时候,他蹲工地,跟进度,吃住在厂,以厂为家,用实际行动让公司员工见证了从一个荒草地耸立起一座标准化茶厂的奇迹。

2012年3月,罗坑春茶的采摘如火如荼进行,怎么做好罗坑茶又是摆在眼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罗坑茶一直以传统手工做茶为主,茶农采茶不按等级采摘,长短不均,如何才能做出名优茶,做出罗坑茶独特的地域风格?他考虑到非得从原材料抓起,从茶鲜叶如何定级,如何让茶农按等级采摘,茶鲜叶的定价几方面着手。他采用对嫩度好、品质优,等级高的茶鲜叶给予重点倾斜定价较高,对采摘不均,茶鲜叶老嫩等级不明,品级较差的给予低价,实行优质优价,拉大茶鲜叶级间价格差距的策略,走进田间地头和茶农沟通,解释等级采摘的重要性和增加茶农收益的办法,促使茶农采摘茶鲜叶按等级采摘、按等级高的采摘,用价格扛杆转变茶农的采摘方式和观念,从而解决了茶叶加工原材料的品质问题,为生产优质罗坑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面对摆在生产车间等级不同、品种不同、地域不同的茶鲜叶,员工又均是刚培训上岗的新手,要做好茶确实不易,要从传统手工做茶转变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更加不容易,制定作业指导书、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质量管理制度等等,他认真加强员工培训和实操训练,通过传帮带,跟踪每一个工序,每一个批次,及时组织班组长对毛茶品质进行审评,针对薄弱环节及时予以改进,调整加工工艺参数,终于在短时间内总结出一套生产罗坑茶的工艺标准,使加工出的茶叶色香味俱佳 ,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和青睐。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是他爱岗敬业的写照。

1730265864181559.jpg

精益求精  追求极致

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太多,几乎贯穿茶叶生产的整个产业链,茶园的产地环境、茶叶品种、茶园的水肥管理、病虫害的防治、茶鲜叶的采收、茶叶加工、茶叶包装和运输等环节,那个环节失控都会对茶叶的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他深知对品质的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摸清罗坑茶的特性,从2012年开始生产加工茶叶以来,他牵头组织研发团队,对罗坑茶进行全面试制,来一个摸底调查,这在罗坑茶叶加工史上尚属先例。先后对罗坑全域不同的野生古茶群落、不同的茶树品种、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茶鲜叶进行小批量试制,至2013年7月,试制茶叶近300批次,从30多个茶树品种中筛选适制红绿茶品种20多个,优质品种12个,开发优质红茶产品12个,不同香型红茶产品6个,绿茶产品3个,初步完善了雪花岩茶叶的产品系列和产品线。在这一年多的试制中,研发出“木甜杏韵”的杏仁香红茶,具有明显的独特地域风格特征,风靡中国茶界,这款茶分别荣获2013年广东省名优茶质量竞赛特等金奖、2015年“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和2017年“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金奖。同期研发的“鲜醇回甘”的奖公红茶是罗坑茶的代表作,2013年荣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在他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作实践中,他带领的制茶团队和研发队伍一起,不断攻坚克难,取得累累硕果。2014年研发出禅茶系列行茶、坐茶、悟茶三款不同香型的产品;2015年具有“甜香圆润”的高山红茶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十大名茶”,至今荣登“广东名茶“宝座。迄今为止,他在雪花岩制茶生涯中不断研发推出的24款优质茶叶产品,已有4个成为“广东省名牌产品”,为韶关茶的发展和推动作出了一个制茶师应有的奉献。

1730265907394603.jpg

团结协作 创新产品

罗坑茶在短短的八年间取得长足的发展,离不开制茶团队、研发团队和茶农所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李玉明考虑的是如何使罗坑茶走得更远。为了让罗坑茶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茶农受益,增加收入,对外他与茶农紧密协作,大力推动原生态、无公害、有机茶园的管理模式,并指导茶农繁育古树扦插茶苗进行扩种,不断提升茶园规模和茶鲜叶的品质,对内他与制茶团队、研发团队分工协作,层层落实生产任务和研发试制工作,组织技能竞赛,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员工队伍的专业操作技能,带动制茶团队突破加工环节中一个个瓶颈。

为了让自己的视野更宽阔,每年他都会抽出时间去国内主要的茶叶产区参观考察,参观大型茶叶展销会,了解国内的茶叶行业趋势。向广东省农科院茶研所的专家和教授请教和探讨专业上的问题,参加广东省农业厅和相关部门组织的制茶师、评茶师、茶叶加工能手等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每一次的质量和创新攻关中,充分发挥他个人的魅力和才能,协同生产团队共同完成,使整个团队更具凝集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罗坑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独树一帜 。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坎。他认为,罗坑传统手工茶品质好,是基于罗坑优越的产地坏境、本土优质的茶树品种和丰富的古茶树群落,当地村民采摘野生的古茶树鲜叶做茶,有资源优势,也有周边人群习惯和适应这种口感使然。但作为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工茶叶,销售区域所覆盖的地域和人群范围广,喜欢的口感不一,必须不断创新,以期满足大众的需求。十年磨一剑,只为专注做好茶,创新思维、创新产品,推陈出新。他通过分析前期试制的摸底调查结果,对筛选出的12个本土古茶树优质品种进行扦插繁育,建立公司的茶叶基地和种质资源圃,大规模种植无性繁育的茶苗,俗称“古二代”。到目前为止,已驯化培育出“杏仁香”型、“苦后回甘”型、“木甜圆润”型、“玉兰花香”型四个独特的香型品种,并批量投产上市销售,满足大众的需要。还有一批特异品种正在品试阶段,未来几年将有一批定型产品陆续量产面市。在罗坑镇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玉明等一批能人,工匠的指导,帮扶下,罗坑镇茶叶生产蒸蒸日上,2022年全镇1.2万亩茶园,产干茶260吨,产值达9600万元,96%的茶农走上了致富路,老区的人民生活越过越好。

一个平凡的制茶师,他以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注入了鲜活和丰富的内涵,为助力特色产业罗坑茶的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就是一个“韶关工匠”的时代风采!

法治在线网特约记者钟皓报道

撰稿 曾思明